2018年2月1日,在九樓會議室聆聽了培訓中心劉衍宏主任的《文化是魂》的授課。清源由弱到強,歷經沐風櫛雨、勵精圖治,而今屹立于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百強、2017山東省“厚道魯商”品牌形象榜上榜企業的輝煌歷程,就是清源踐行以“持續發展,當以責任為本;基業長青,須以民生為念”為重要內容的企業文化。劉主任以大量的實證案例、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詮釋,更基于自身多年的研究、實踐、總結和提煉,進行了全面解讀。不僅使我對文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且也找到了工作差距,特別是企業在文化的沉淀、提煉和踐行方面,都有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以“持續發展,當以責任為本;基業長青,須以民生為念”為重要內容的企業文化,在清源30多年的創新發展中,至少發揮了以下功能: 一、導向功能。清源文化對公司的整體發展和員工隊伍的價值及行為取向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企業的價值取向和經營管理起導向作用,另一方面對員工隊伍的成員個體的思想和行為發揮了引導向作用面。這是因為,清源文化逐步形成后,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統的價值和規范標準,如果個別員工在價值和行為的取向與企業文化的系統標準產生悖逆現象時,清源文化會及時予以糾正并將其引導到企業的價值觀和規范標準上來。 二、約束功能。清源文化對員工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范作用。清源文化的約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約束,而是一種軟約束,這種約束產生于清源的文化氛圍、群體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群體意識、社會輿論、共同的習俗和風尚等精神文化內容,會造成強大的使個體行為從眾化的群體心理壓力和動力,使每個員工產生心理共鳴,繼而達到行為的自我控制。 三、凝聚功能。清源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持續發展,當以責任為本;基業長青,須以民生為念”被員工隊伍共同認可后,它成為一種黏合力,從各個方面把員工聚合起來,從而產生一種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清源內部的人際關系受到多方面的調控,其中既有強制性的“硬調控”,如制度、命令等;也有說服教育式的“軟調控”,如輿論、道德等。而清源文化屬于軟調控,它能使全體員工在清源的使命、戰略目標、戰略舉措、運營流程、合作溝通等基本方面達成共識,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清源企業人際關系的和諧性、穩定性和健康性,從而增強了清源的凝聚力。正是這種堅定的“集體主義”價值觀,使得清源能夠做大做強。 四、激勵功能。清源文化具有使員工從內心產生一種高昂情緒和奮發進取精神的浸潤效應。清源文化把以人為本、理解人、尊重人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并用它的“軟約束”來調節各種不合理的需要。所以,積極向上的理念及行為準則使得員工隊伍形成強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驅動力,成為員工自我激勵的一把標尺,他們被這種理念所驅使,自覺自愿地發揮潛能,為清源更加盡心盡力地工作。 五、輻射功能。目前的清源文化已經成熟且正在進一步深化,它不僅在企業內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員工隊伍正能量的輸送也更為明顯,而且通過各種渠道諸如媒體的宣傳、客戶的口碑、依法納稅、精準扶貧、政府獎賞等,對社會產生的正面影響日趨加大。清源文化的積極傳播將幫助清源樹立更好的社會形象和公眾形象,提升我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六、品牌功能。清源在公眾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以各種產品服務為主的“硬件”和以清源文化為主的“軟件”所組成的復合體。獨具特色的清源文化在形成和客戶、社會認可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產生了巨大的品牌效應,既強化了清源自身的勇于擔當意識,又助推了“三農”的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