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再度出現傳聞,據傳2018年下半年國家可能將放開成品油價格。這已經不是市場第一次出現這種傳聞了,而且應該并非完全是空穴來風。 早在2015年10月,國家就曾出臺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很顯然,官方對于成品油定價機制擇機放開的說法一直有據可循。
首先,我們來回顧下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發展變遷的歷程。

可以看出,雖然成品油價格改革一直在進行,但即便是現行的新機制,也會受到國際原油走勢較大的影響,與國內市場的供需面并不靠近。例如有時成品油大漲,國內卻面臨著需求欠佳的現象,價格與市場需求背道而馳,還遠遠談不上真正的市場化。
目前全球成品油定價主要有三種模式:1、完全的市場化。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基本都屬于這一模式,政府不直接干預市場,只是起到監管不平等競爭等行為的作用。2、半市場化模式。以中國為代表的國家屬于這種模式,既有部分市場化成分,也有難以忽視的、政府管控的成分。3、政府定價模式。以中東和委內瑞拉等產油大國為代表,一般是通過高額的政府補貼來實施低油價政策。
完全市場化的產品才是成熟的產品,因此我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雖然一直在改革,但始終是朝著這一方向在努力,未來也一定會轉變為市場主導的模式。 小編認為,當前成品油調價機制最大的缺陷在于無法及時反映國內市場的真實供需現狀,國內成品油的供需變化也難以對調價構成實質性影響,同時發改委仍然在調價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政府對價格干預程度相對較大。
而未來放開成品油價格后,市場將在價格調整中發揮主導作用,政府的作用將偏向于監管等環節,這將有利于成品油資源的合理配置,國內供需狀況將直接反映到價格的漲跌上來,成品油價格的變動也將更加頻繁,與股市一樣變為常態化而不是定期調整,煉油加工、物流營銷的相關成本會逐漸降低,對環保減排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對于民營加油站來說,一旦成品油定價放開,競爭將會加劇。中間環節少和進油來源便宜的站點,競爭力會大大增強。同時民營加油站的調價可能會更加頻繁,一天一價甚至一天N價的情況都可能出現。
不過關于下半年國內成品油價格能否完全放開,我們對此還是持較為謹慎的態度。當前能夠做到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的國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但也經歷了長時間的市場演變,并非短期內便能一蹴而就。如果倉促草率的完全放開成品油價格,將導致市場定價混亂和監管欠缺等問題,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也不排除借機惡意抬漲和變相提價行為的出現。因此國家想要在短期內實現成品油價格的放開,勢必需要決策層較大的魄力和詳細周密的提前規劃才行。
寫在文末的話: 以我國臺灣地區為例,當前臺灣地區的成品油調價也并非完全市場化,而是5個工作日一調,但是臺灣地區將調價計算公式公示給了所有民眾,政府已基本不干預,調整頻率和透明化的程度均遠勝大陸地區的現行模式,值得我們借鑒。 1、調價公式透明,島內居民都可以自己計算出下一次調價的幅度。 注:臺灣地區成品油調價公式:(每周調價時,使用當周迪拜Dubai及布倫特Brent平均價格分別以70%及30%權重計算,再乘以匯率均價與前周7D3B平均價格乘以匯率均價之80%變動幅度來計算調整價格) 2、當國際油價過低或過高時,沒有人為設限和強行干預。 2015年第四季度時,由于國際油價滑坡,成品油出現了連續十次以上的下調。當時臺灣中油公司特地發文強調,臺灣島內油價每周隨國際油價變動調整,有漲有跌,調幅大小完全取決于油價公式的計算結果,絕無「漲多跌少」或「只漲不跌」的情況。島內所需的油源幾乎全從國外進口,來之不易,因此吁請消費者在享受島內低油價的同時,應認識到全球油源蘊藏量有限,珍惜資源、節約用油,共同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心力。格局高度和人文情懷,盡顯無疑。 3、成品油調價由官方石油公司(臺灣中油)來制定指導,政府基本不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