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地區煉油產業發展狀況及合作機會分析
目前,“一帯一路”地區64個國家(不包括中國,下同)現有人口35.7億,約占世界人口比例的49%;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2016年GDP總量為119萬億美元(現價),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6%,未來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深入分析“一帯一路”地區煉油產業發展狀況及其市場環境,探討我國企業與“一帶一路”地區煉油產業的合作機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一帶一路”地區煉油產北發展狀況分析
1.1“一帶一路”地區占世界煉油能力的比例大幅提升
“一帶一路”地區煉油能力的増速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2016年年均增長1.5%,同期世界年均增長0.9%。2000年,“一帶一路”地區的煉油能力為11.98億ta,約占世界煉油能力的28.5%,2016年,該地區的煉油能力已増長到15.25億レa,占世界煉油能力的比例已提高到31.2%。2000年及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煉油能力發展變化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2000~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新增煉油能力3.26億t/a。新增煉油能力主要來自于印度(12585萬t/a)、俄羅斯(7182萬t/a)、沙特阿拉伯(5203萬t/a)、伊朗(2597萬t/a)、伊拉克(2157萬t/a)等國。
“一帶一路”地區的煉油能力主要集中在少數煉油大國,2016年,該地區前10大煉油國合計煉油能力為1.07億t/a,占“一帶一路”地區總煉油能力的73%,如圖1所示。
預計到2020年,“一帶一路”地區將新增煉油能力1.41億t/a,總煉油能力將進一步增長到16.66億t/a,占世界煉油能力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到32.3%。新增煉油能力將主要來自于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印度、馬來西亞、越南、伊拉克等國,2016-2020年“一帶路”地區新建煉廠項目如表2所示。
1.2“一帶一路”地區煉廠平均規模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0-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的煉廠數量從208座增加到255座,煉廠平均規模從576萬t/a提高到598萬t/a,均略高于世界煉廠的平均規模。2000年及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煉廠與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較如表3所示。
從上表數據對比可以看出:2000-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煉廠平均規模提高了3.8%,低于世界煉廠平均規模的提升幅度(9.5%);“一帶一路”地區千萬噸級煉廠的數量從41座增加到58座,增長了41%,高于世界千萬噸級煉廠的提升幅度(28%),該地區千萬噸級煉廠數量的增加主要源自于印度(新増7座千萬噸級煉廠)、沙特阿拉伯(新增2座千萬噸級煉廠)等國大型煉廠的建成投產。
隨著新建煉廠的建成投產以及煉廠改擴建項目的完成,預計“一帶一路”地區的煉廠平均規模還將進一步提高,千萬噸級煉廠數量也將相應增加。
1.3油品質量升級速度較快
在綠色低碳形勢的推動下,環保法規和汽車行業對交通運輸燃料的質量要求日趨嚴格,帶一路”地區的油品質量升級步伐明顯加快。筆者選擇該地區35個主要汽柴油消費國進行分析,選擇的樣本汽油需求量占“一帶一路”地區總需求量的95%,選擇的樣本柴油需求量占地區總需求量的93%。以汽柴油硫含量變化為例,對“一帶一路”地區油品質量升級狀況進行分析
(1)汽油硫含量
按照汽油硫含量劃分,2006年”一帶一路”地區的汽油硫含量以500mg/kg及100mg/kg為主,分別占該地區汽油需求量的41.1%和35.5%。經過10年的發展,2016年,該地區已不再使用硫含量1000mg/kg以上的汽油,硫含量等于或小于150mg/kg的汽油已占地區汽油需求量的69.5%。2006年和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汽油硫含量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一帶一路”地區的汽油硫含量仍將持續快速下降,預計到2020年汽油硫含量將全部等于或小于150mgkg,其中10mg/kg的汽油比例將達到56.1%,預計2025年10mg/kg汽油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到62.9%,如圖3所示。
(2)柴油硫含量
按照柴油硫含量來劃分,2006年“一帶一路”地區硫含量1000mg/kg及以上的柴油居主流地位,約占該地區柴油需求量的57.1%。發展到2016年,硫含量100mgkg的柴油需求量已大幅度下降,約占地區需求的3.8%,而50mg/kg以下柴油所占比例已上升到53.1%。2006年和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柴油硫含量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
一帶一路”地區的柴油硫含量將持續降低,預計到2020年硫含量為10mg/kg的柴油將成為該地區柴油需求量的主流品種,占地區柴油需求總量的比例將上升到58%,預計2025年10mg/kg柴油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到60%,如圖5所示。
1.4煉油裝置結構持續調整
為適應原油品質劣質化、交通運輸燃料需求增加、成品油質量升級加快的趨勢,路”地區煉油產業在提高煉油能力的同時,將煉廠建設重點轉移到提高原油深度加工和清潔燃料生產方面。
2000-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煉油能力年均增長率為1.52%,而以延遲焦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裂化、加氫處理為主的二次加工裝置能力年均増長率合計達到了4.15%;預計2016~2020年,該地區煉油能力的年均増速約為2.23%,而主要二次加工裝置能力的年均增長率將高達4.94%,如表4所示。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在”一帶一路”地區主要二次加工裝置能力的増長中,延遲焦化和加氫裂化裝置能力增長最快,其次是催化裂化和加氫處理。由于二次加工裝置能力的增長速度高于煉油能力的增速,因此二次加工能力占常壓蒸餾能力比例逐步提升,如表5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2000~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主要二次加工裝置占常壓蒸餾能力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延遲焦化能力提升的幅度最大,加氫裂化次之,催化重整上升的幅度最小。預計到2020年,主要二次加工裝置占常壓蒸餾能力的比例仍將上升,其中加氫裂化裝置能力的提升幅度最大。
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煉廠的催化重整、加氫裂化裝置占常壓蒸餾能力的比例基本與世界煉廠的平均水平相當;加氫處理比例存在一定的差距,2016年世界煉廠加氫處理裝置占常壓蒸餾能力的比例為74.5%,比"一帶一路”地區煉廠高出7個百分點,這說明”一帶路”地區煉廠的油品質量升級能力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世界煉廠的催化裂化遲焦化裝置占常壓蒸餾能力的比例分別為21.8%和10.4%,比“一帶一路”地區煉廠高出8.7個百分點和3.3個百分點,這說明“一帶一路”地區煉廠的深加工能力嚴重不足。
2.“一帶一路”地區油品市場狀分析
2.1“一帶一路”地區成品油供需増速較快,占全球比例上升
2000~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成品油(汽煤柴油,下同)產量從4.91億t增加到2016年的8.04億t,年均增速達到3.1%,高于世界產量平均増長水平(1.5%)。成品油需求量從2000年的4.44億t增加到2016年的7.12億t,年均增速達到3.0%,高于同期世界成品油需求的年均增速(1.6%)。預計到2020年,“一帶一路”地區成品油產量將進一步増加9.05億;成品油需求量將増長到8.26億t,2030年進一步増至9.68億t。近年來,“一帶地區成品油供需狀況如表6所示。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隨著“一帶一路”地區煉油能力的增長,其成品油產量占世界總量的比例已相應提高,從2000年的22.9%提高到2016年的29.3%,2020年將進一步提高到31.1%;該地區成品油需求量的年均増速高于世界平均增速,占世界總需求的比例也持續上升,已從2000年的20.8%提高到2016年的25.8%,預計2020年將提高到27.792030年將達到30.8%。
帶一路”地區的成品油呈現過剩狀況,2000年該地區的成品油過剩量為0.48億t2016年成品油過剩量已增加到0.92億t。隨著該地區成品油需求的較快増長,預計2020年成品油過剩量將降低到0.79億t。
2.2 44個國家存在成品油供需缺口
然“一帶一路”地區成品油供應整體處于過剩狀態,但主要是由俄羅斯、印度、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科威特等少數煉油大國所致,該地區成品油主要過剩國家如表7所示。
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44個國家的成品油需求量超過產量,或多或少需要依靠進口來彌補供需缺口。成品油供需缺口較大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西亞/北非地區,其中印度尼西亞缺口最大,2016年該國成品油消費量的40%依靠進口,凈進口量高達2108萬t其次依次是埃及、伊拉克、土耳其和菲律賓等國,供需缺口分別為969萬1、836萬1、809萬t和807萬t。
圖6可以看出,到2020年,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埃及等國成品油供應缺口將進一步擴大,而馬來西亞、越南、伊拉克、土耳其等國供需缺口將有所下降。
3.我國企業與“一帶一路”地區煉油產止合作機會分析
3.1我國煉油工業取得巨大成就莫定合作基礎
我回煉油工業的生產規模躍居世界前列。2016年,我國煉油能力達到7.83化t/a,約占全球總能力的16.0%,位居全球第2位;成品油產量3.5億,完全滿足國內需求,且有出口。我國煉油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經過改擴建,我國千萬噸級煉廠持續増加,2016年我國千萬噸級煉廠總數已達29座力3.74億t/a,約占全國煉油能力平均規模由2000年的195萬t/a増長到2016年的348萬t/a;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海等三大煉油產業集群,2016年,產業集群企業煉油能力約占全國總煉油能力的70%。
我國油品質量持續升級。2017年7月和2018年1月,全國范圍內供應國N、國V標準的普通油我國煉油技術水平快速提升。我國已擁有現代化煉油廠全流程技術,已具備依靠自有技術建設單系列千萬噸煉廠的能力。已開發形成了較高水平的渣油加氫、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精制等系列煉油技術,其中催化裂化技術整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國V油品系列生產技術,催化裂化催化劑和加氫催化劑已成功進入國際市場。
3.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煉油產業的戰略訴求是推動合作的重要動力
一帶一路”油氣資源國積極發展煉油工業實現多元化!耙粠б宦贰毖鼐的油氣資源國如沙特.伊明等國),為了擺脫過度依糧單一石油出口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強調發展多元化經濟,特別是發展煉油工業,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為我國煉化企業在當地開煉化工程、煉化技術出口提供了合作機遇。
發展中經濟體發展煉油工業滿足國內需求!耙粠б宦贰毖鼐的地區人口大國(如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等)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之中。隨著國內油品需求的快速增長,為了發履本國擁有比較優勢的制造業,這些國家重需擴大煉油和石化工業規模,保障其國內成品油的供應。
3.3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是加強合作的經濟保障和利潤紐帶
世界總量的1/2和1/3。原油凈出口量超過1億t的國家高達5個,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阿聯蘆和科威持!耙粠б宦贰钡貐^天然氣產量約占世界的50%,天然氣需求約占世界的42%。該地區天然氣凈出口量約300億立方米,主要凈出口國分別是俄羅斯卡塔爾、馬來西亞、土庫曼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在油氣資源豐富的地區合資合作建設煉廠,確保原油資源的長期穩定供應,不但可以保證煉廠最適宜的開工負荷,同時也可在煉廠初始設計、建設和操作過程中,選擇最優操作條件,獲取最佳合作效益。
部分”一帶一路國家市場潛力較大,煉油產業合作前景廣闊。2016年,“一帶一路”地區4個國家存在成品油供需蚨口,其中10個國家的成品油供需缺口超過500萬t。成品油供需塊口的存在不但有利于提升我國企業的油品貿易規模,面且將推動當地煉油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投資合作機會,同時為煉化工程服務創造發展空間。2016-2020年,“一帶一路”地區將新增煉油能力1.4億t/a,約需投資額700億美元;預計2020-2030年,為滿足該地區煉化產品需求增長及出口要求(假設凈出口量維持2020年的水平),該地區將新增煉油能力2.4億t/a,約投資額1200億美元。
4.合作建議
4.1優化煉油產業布局
發揮國內煉油企業的比較優勢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源或市場優勢,在“一帶路”線國家建設打造以下合作基地,優化產業布局:即按照“資源、工程、磁資“或“資源加工、銷售”等模式重點推進油氣資源合作區的建設;統籌“一帶一路”油氣資源的供應果道,在資供應優勢明顯或市場潛力較好的國家建設煉化工業園區;在油品貿易量大或貿易柩紐地區建設貿易倉儲基地;在未來新増煉油能力較大、擴能改造需求較多的國家建設工程技術服務基地。根據”一帶一路”油氣資源的來源渠道,改擴建回內煉油產業基地,優化國內產業布局。
4.2一體化合作提升綜合效益
體現國內企業的上中下游一體化優勢,統籌投資項目的資源、市場等因素,全面評估投資項目的總體綜合效益;投資合作項目需與煉油技術、工程建設、運行管理一體化”走出去”,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形戰最佳戰略方案;統籌考慮投資合作項目與石油產品的貿易營銷關系,進一步提升國內企業的國際市場運作能力,提高整體盈利能力。
4.3強化投資合作的風險控制能力
一帶一路”地區的投資合作面臨著地緣政治、資源、市場、安全、法律等多種風險因此應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建立重大項目的前期評估評價機制,加強對國際石油石化行業宏觀走勢的分析研判,加強對項目所在國的投資環境、政治風險的跟蹤監測和形勢頂判提高預測精準度,做好重大境外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建立投資項目建設和運營后的風險評價機制,開重大投資項目的中期評估和后評價工作。
4.4“抱團出!焙献鹘ㄔO煉化產業園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發履成為我國企業“建立產業聯盟,建設產業園區“的重點地區。國內煉油企業需發揮煉油投資項目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優勢,在具有資源優勢、市場發展潛力,且投資環境較好的番線國家建設煉化產業園區,推動上下游相關企業”抱團出!,積極帶動成套裝備,材料、技術、標準和服務等“走出去”,推動國際化經營向中高端發展。加強上下游產業間的聯盟合作,相互促進境外業務的發展,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將推動國內煉油企業在”一帶一路”地區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