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公司新聞
產品動態
行業新聞
視頻中心
 
 
 
  行業新聞  
【行業進展】傅向升:用有效投資保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傅向升


今年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新冠病毒不斷出現新的變異,地緣政治動蕩突然加劇,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任務更加艱巨。因此,今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與往年有所不同,確定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今年的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5.5%左右。


為保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甚至爭取更好一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后全國多地呈現出一派景象:大項目集中開工。加大投資力度確實是保增長的措施之一,也是見效快的直接措施,但我們千萬不能忘記“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經濟增長與發展不能等同,僅僅是經濟量的增長,而不是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后果可能是數字的量當年保住了、上去了,可造成的浪費、甚至是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這樣單純的、數字的、量的增長,對在發展中解決不充分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又有什么實際意義和現實意義呢?這樣單純的、數字的、量的增長,對我們實現經濟強國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又有什么深遠的重要意義呢?


因此,當前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冷靜。那么,大項目還要不要開工呢?開工什么樣的項目才能既做到了穩增長、保增長,又實現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呢?答案是肯定的。大項目一定要開工,尤其是涉及國計民生的、涉及國家安全的、涉及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事關企業、行業和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和高質量發展的項目,不僅要開工,而且要重點部署、重點支持。那又該如何把握呢?


牢記大的戰略定位,不能簡單套用傳統發展思路和模式


大的戰略定位就是我國經濟已經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是黨中央經過深入研究、深刻分析、深思熟慮以后做出的基本判斷。這一基本判斷是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尤其是針對新發展階段明確的發展任務、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做好當前的工作,我們一定要立足新的發展階段,全面準確完整貫徹好新的發展理念,努力構建“內外雙循環”新的發展格局。我們一定要努力改變、甚至要摒棄過去以速度論英雄、單純追求規模、過度依賴資源的傳統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


新發展階段也要求我們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轉變到依靠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來,這是引領我國由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科技強國和國防強國的重要判斷,這一點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能含糊,更不能動搖。絕不能因為“穩字當頭”就忘記了我們已經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決不能因為“保增長”就以為我們又回到了單純追求數量和規模的過去,更不能在工作部署時只強調增速和數量,而忽視了今天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在新的發展階段、高質量的“穩和進”,這是我們從事經濟工作應有的政治站位和做好經濟工作的辯證法與全局觀。符合高質量發展的項目、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項目、加快推進結構調整與優化和補鏈延鏈強鏈的項目以及為國家重點工程配套的項目、有利于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項目,一定要科學論證、加快開工,否則堅決不能開工。


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三個不開工”


去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按照一般的規律,去年本應是新項目集中開工、基建規模集中鋪開的年份,但是去年尤其是上半年各地都在忙能耗“雙控”。很多地區都因“能耗指標”甚至“提前達峰”問題,不僅是新項目一律不批,而且有的正在施工的項目大量停建,甚至有的已經建成的項目不能投產。黨中央國務院及時發現了“雙碳”工作中有的地方存在著顧此失彼和沖動現象,甚至個別地區、個別單位存在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思想。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特別提出糾正“運動式”減碳,及時糾正了當時“雙碳”工作中存在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去年9月下旬,不少省市又出現了“拉閘限電”停產限產現象,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于9月22日又及時印發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尤其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1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就“雙碳”工作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要進一步完善能耗“雙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資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構建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決不允許再次發生大面積“拉閘限電”這類重大事件。


這一系列精準施策,尤其是“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考核措施的科學性,再加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在建工程量,抓緊新開工一批成熟的項目的要求,近1個月來新項目集中開工的景象此起彼伏。但是,我們一定要完整準確全面理解和把握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在貫徹落實、積極行動上,還要避免頭腦過熱,不失理智、科學,既著眼當前的保增長、穩增長,又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業。不符合開工條件的、不能開工的項目堅決不能湊數。


那么,什么樣的項目不能開工、湊數呢?


第一個是不符合產業布局的項目不能開工。


一定要嚴格把住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限制類或淘汰類項目不能開工,這是基本要求,也是新開工項目的底線和紅線。還要把住不符合產業布局的項目不能開工,如不符合國家宏觀規劃布局,遠離原料產地、市場群體,不符合經濟規律的項目不予開工。還有一個很具體的要求,要把住不在規范的石化基地和認定的化工園區內規劃新建;费b置或項目,這些在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規劃布局方案和相關文件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決不能含糊。


第二個是產能過剩的新增產能項目不能開工。


大規模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使得很多大宗基礎產品出現產能過剩,已建成裝置的產能利用率不高。以石化產業為例,燒堿、純堿、氮肥、磷肥等大宗基礎化學品產能都處于過剩狀態,這類的新增產能項目不應開工。


有人可能會講“基礎產品去年價格很高,生產基礎產品的企業去年賺得盆滿缽滿,幾十年以來第一次睡夢中樂醒了”,這就是我們更加擔心之處。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生產大宗基礎產品的企業,只要正常開車運行就天天數鈔票。這就使有些人產生了錯覺,認為這些產能過剩的大宗基礎產品也很賺錢。這就使有些人產生了新的投資沖動?梢钥陀^地講,去年每一種產品的價格幾乎都是不正常的。去年每一家企業創造的驚人盈利,客觀分析是難以持續的。所以說,去年的業績是在特殊年份取得的特殊業績,不能作為參照系。


疫情過后產品鏈供應鏈恢復正常以后,這些產能過剩的產品管理經營好的企業就會再次回到微利狀態,而管理經營差的企業就會再次跌入窘境。所以,產能已經過剩的大宗基礎產品,一定要抑制新增產能的沖動,已經產能過剩的新增項目一定禁止開工。


當然,大宗基礎產品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重要配套原料。例如純堿,液晶顯示玻璃和光伏發電玻璃的生產都離不開它,同樣造紙和環保產業離不開燒堿。只是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新增的項目不能開工,而產能置換項目、升級改造項目,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還是可予以開工。


第三個是高耗能高排放的項目不能開工,尤其是采用落后工藝技術的項目不開工。


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資源型和能源型產業。當前生產的石化產品和合成材料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資源為原料,在生產過程中必然伴隨有二氧化碳排放,尤其是以煤為原料的煤化工、以電石為原料的乙炔化工,其能耗和碳排放量更高,石油為原料的石油化工次之,而天然氣化工能耗和碳排放較低。


但我國的資源稟賦是“多煤少油缺氣”,原油對外依存度70%以上,天然氣對外依存度40%以上,又加上我國天然氣的供應以保民用為主,工業用天然氣價格大大高于海灣地區和歐美,造成我國生產石化產品的主要路徑是以石油和煤炭為原料,天然氣化工占比很少。最典型的是國際上甲醇、合成氨等通過合成氣獲得的產品都是以天然氣為原料,而我國80%左右是以煤炭為原料。另一個明顯的案例是聚氯乙烯。發達國家都采用乙烯氧氯化工藝,以乙烯為原料,而我國80%左右是以電石為原料的乙炔工藝。這主要是由我國的資源稟賦決定的。如果我國的合成氨、甲醇生產都改成天然氣為原料,我國的聚氯乙烯生產都改成乙烯氧氯化工藝,我國的原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將更高,所以不現實。


我們只能立足國情,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與升級,降低能耗、物耗和排放水平,以最低的代價最大可能滿足國民經濟的需求。這就是我國很多大宗基礎石化產品雖然被劃入“兩高(高耗能、高排放)”產品,但在經濟建設和人們的生活當中又不可或缺。


今天講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是指生產過程中能耗水平和排放水平達不到“基準水平”以上的,對于已建成、正在正常生產的裝置或企業,也就是“存量”產品和裝置,要抓緊升級改造使其能耗和排放水平達到“基準水平”以上,這個過渡期最晚也就是2025年底前。而對于新建項目即使是產能置換項目也要向能效“標桿水平”看齊,高于“基準水平”低于“標桿水平”的慎重開工,低于“基準水平”的則不能開工。這就是石化產業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新課題需要做到和做好的,也是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對我們提出的明確要求,更是去年底以來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印發《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基準水平和標桿水平(2021年版)》以及《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升級改造實施指南(2022年版)》對我們提出的具體要求,新項目能不能開工標準已明確、條件已公開。


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要突出“三個抓緊開工”


那么,什么樣的項目可以開工呢?經濟要發展、社會要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要改善,這就要求我們經濟要增長、要有新的增量,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申的,“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全黨都要聚精會神貫徹執行,大國博弈、化解風險、促進共同富裕都要靠發展”。李克強總理也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無論是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還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增速做支撐,經濟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中心工作。這就要求我們要發展,更要求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石化產業要高質量發展,我們要發展就要建設新項目。當前情況下,什么樣的石化項目能開工呢?


一是烯烴及其補鏈強鏈項目科學論證抓緊開工。


從近幾年石化產品的市場需求來看,烯烴仍然是我國石化產品供應鏈的短板,也成為制約我國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發展的瓶頸,尤其是乙烯。乙烯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有機化學品、精細化學品以及合成材料及其復合材料,是石化產業一個重要的基本原料產品。乙烯的產能、產量也成為世界石化產業發展水平的一個衡量標準。從我國近幾年的市場需求和消費看,丙烯自給率提升較快,尤其是近幾年丙烷脫氫裝置的陸續投產,2020年丙烯的當量自給率接近80%,而乙烯的當量自給率只有約50%,還有近一半的當量需求靠進口滿足。


當前擬建和新上的乙烯裝置規劃較多,在貫徹“未納入國家產業規劃布局的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擴建”的總體部署和大前提下,有些烯烴項目還是應科學論證、加快核準、加快開工。第一是已有煉油裝置的補鏈強鏈項目。煉化一體化、基地化、集群化是石化產業協同、增強競爭力的成功實踐和發展趨勢,我國過去在成品油短缺的年代,規劃建成了一部分煉油裝置只產成品油、不產乙烯,在過去每年都鬧“油荒”的年代,確實是投資省、見效快,滿足了市場急需。但今天我國成品油已現過剩態勢,而產品鏈下游的乙烯及其衍生產品自給率始終很低。


面對今天的這種新情況和新矛盾,我們在原有煉油裝置的基礎上充分用好石腦油及其副產的輕組分,建設乙烯裝置是基礎好、投資省、見效快的一種補鏈延鏈方式。這樣的項目應當抓緊論證、抓緊開工。


第二以輕烴為原料增產乙烯的項目。


一個因素是以輕烴為原料增產烯烴是當今世界主流,與傳統工藝相比,其流程短、投資省、成本低,近年來北美和海灣地區新增乙烯主要是乙烷裂解工藝、新增丙烯主要是丙烷脫氫路線。在國內市場成品油已現平臺期或過剩狀態的情況下,對于規劃建設以輕烴為原料增產烯烴的項目,既規避了成品油過剩的矛盾,又補了國內市場烯烴短缺的短板,應屬鼓勵范疇。


另一個因素是有的專業化工園區,精細化學品、合成材料及其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基礎好、管理水平高,企業效益也好,每年都需要大量乙烯等烯烴通過外購滿足生產需求。如有的企業把原來在市中心的電石法聚氯乙烯廠搬遷到了規范認定的化工園區,在搬遷過程中淘汰了原來的能耗高、污染重的電石法工藝,升級為國際先進水平的乙烯氧氯化法工藝,不僅消除了電石渣、汞催化劑等污染源,而且規模和效益已具備“雙循環”格局的競爭力,每年幾十萬噸的乙烯單體全部依賴外購;谶@樣的現狀,是否可以考慮配套輕烴和該區域內適合做乙烯的原料集中延伸烯烴的項目呢,應值得商榷。


二是建在重點基地和園區的項目科學論證抓緊開工。


“十三五”期間,國務院在沿海以石化產業鏈為重點布局了七大石化基地,在西北能源富集區域布局了四大現代煤化工示范區,到“十三五”末都以形成較好的基礎。無論是產業集聚度、產業鏈協同效果,還是經濟產出、管理水平等,都具備了基地化、園區化和規范化的良好基礎,有的基地或園區已具備與世界一流石化基地比肩的水平。


2019年,朗盛的CEO組織公司高層在上;^管委會辦公樓召開了年度理事會,回到德國以后講,“我在中國看到了全球最好的化工園區”。這些高水平的基地和園區是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主戰場和底氣。這些基地和園區的新項目只要符合國家宏觀布局、符合產業鏈補鏈強鏈應予加快論證、加快開工。


譬如產業集聚度問題。按照國務院最新要求,“十四五”末煉油總規?刂圃10億噸/年之內,據最新統計增量還有1億噸/年左右的潛力。我們以七大石化基地為坐標測算,目前已形成和已開工建設煉油裝置的重點基地有7個,參照裕廊島這個世界一流石化基地的面積、規模和產出,我們假設每個基地的煉油規模5000萬~6000萬噸/年(裕廊島石化基地6720萬噸/年,安特衛普石化基地接近5000萬噸/年,鹿特丹港石化基地5000萬噸/年)。


作為國家布局的重點石化基地、目標又是世界一流,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規模是難以支撐世界一流石化基地的。因為石化產業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新產品,但遵從的是物質守恒,沒有上游的原料就不可能有下游的產品,沒有這樣的基本規模,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就沒有扎實的基礎、就沒有穩固的支撐。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每個重點石化基地的集聚度、產業規模及整體水平和競爭力都將進一步增強。


若7個重點基地總的煉油規模占全國總量的35%~40%,占比的合理度體現的是國家布局的重點基地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能不能基于這樣的大原則,再把握產能置換的具體要求,依照“填平補齊”的操作思路,來掌握重點石化基地新項目的論證和審批,再通過5~10年的努力和不斷創新,讓重點石化基地名副其實,也讓重點石化基地在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當然,重點石化基地和園區產業鏈協同很重要。重點石化基地尤其要注意做好“油頭化尾”和“少油多化”的產品鏈設計,采用新的技術和工藝,成品油產出率控制在30%左右,更多的產出烯烴、芳烴以及下游有機化學品、合成高分子材料。如果每個重點石化基地多生產國內市場需要的化學品和高性能材料,就可替代每年的大量進口產品。


三是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項目科學論證抓緊開工。


培育現代產業集群是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在20多個省區市規范化園區認定的基礎上,全國現有石化園區616家,其中產值500億元以上的有52家,并有69家正在開展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和創建工作。石化園區的管理水平、產業集聚度和產業協同效應進一步增強,已形成一批泰興精細化工園區、常熟氟化工園區、上虞染料和新材料產業園、東岳做強氟硅產業鏈的模式,建設成為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專業化工園區;也已形成以上海、南京、大亞灣、寧波等為代表的綜合性園區。


《全國化工園區“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南》提出,突出70家重點基地和園區,組織實施產業提升創新工程、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等5項重點工程,以現有煉化和化工裝置為基礎,突出補鏈強鏈、重點以產品鏈協同和延伸為著力點,控制新增煉油、支持原料多元化增產烯烴,鼓勵補短板產品和下游產品的差異化、高端化,重點培育環渤海灣、杭州灣、海西湄洲灣、泛大亞灣“四大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和“能源金三角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


渤海灣區以長興島、遼東灣、天津南港、滄州、山東濱海、東營、濰坊和煙臺為重點。杭州灣區以上海、寧波(含舟山拓展區)和上虞、嘉興為重點,泛大亞灣區以惠州大亞灣、揭陽、茂湛、欽州、洋浦為重點。海西湄洲灣以古雷半島、泉州、泉惠、莆田和福州江陰園區為重點的產業集群。能源金三角主要以寧東、榆林、鄂爾多斯為重點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從產業鏈、產品鏈、產業集群和石化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沿海石化產業集群和現代煤化工示范產業園的項目只要符合產業布局、產業政策的要求,尤其是延伸產業鏈,有利于形成集群化發展的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為主的“補短板”項目和符合總書記視察榆林時指示“現代煤化工高端化、差異化、低碳化”要求的項目,應當予以支持,在科學論證的前提下盡快開工。


以上是個人思考。在新時代、新階段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課題對我們提出了新要求,我們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新發展理念,立足國情、面向未來,互啟互鑒、開拓創新,務實推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向著石化強國的目標扎實邁進。

 

 

 
淄博網站建設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產品中心   資質榮譽   技術優勢   加入清源 聯系方式
           
公司介紹 公司新聞 石油醚   企業榮譽   技術實力
  人才戰略 關注我們
組織機構 產品動態 輕質白油   企業資質   科研成果   招聘信息  
董事長致辭 行業新聞 工業白油   環境信息公示        
總經理致辭 視頻中心 變壓器油            
企業文化   導熱油          
企業理念   淬火油          
企業風采   潤滑油            
    特種油            
版權所有:山東清源石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www.svig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2029223號  技術支持: 淄博網站設計  億泰信息
地址: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魯石化乙烯廠北路中段     電話:0533-7480866     傳真:0533-7482866
友情鏈接:清源集團、齊魯機械

2019精品国产品在线不卡_高清一区二区不卡视频_2019精品国产品在线不卡_高清一区二区不卡视频